日前,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专题询问会,省人大代表邢卫锋提问省农委主任吴沛良:省农委如何进一步加强基层监督体系建设,落实监管职责?如何强化检测手段,提高检测能力?面对提问,吴沛良回答说,“一是要加强属地管理责任,二要进一步充实监管队伍,三要进一步创新完善基层监管机制,四要进一步落实生产经营主体第一责任意识。”
这位“敢于”发问省农委主任的省人大代表邢卫锋,是我县一名基层的农业技术人员,也是东海现代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邢卫锋说,“自2013年当选为省十二届人大代表以来,我将人民选我党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铭刻于心,时刻不忘为民鼓与呼。” 每次会前,邢卫锋都深入选民,采取走访、座谈、咨询等方式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调查,充分了解民情、倾听民声、广纳民意,准确地掌握人民群众在各个时期的关注和期盼,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社会热点难点及时向大会反映,把好地方经济发展的脉搏,当好推动县域经济腾飞的“鼓手”。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省人大代表,邢卫锋深知自己责任重大。每一个提案就经过了自己严谨而细致的调查研究。今年省人代会上,邢卫锋提出了《关于加强东海县农村水利建设》的建议。关于提出这个建议的初衷,邢卫锋说,“近年来,东海县连续遭受旱涝灾害影响,其中2012年1-6月全县降水量仅61mm。2013年,有29万亩在田作物受旱。2014年1-5月平均降雨量仅为70毫米。2015年,全县又遭遇建国以来最严重的干旱,水稻生育期降水不足往年的一半,县内河库干涸。”邢卫锋表示,出现干旱的原因,既有雨量偏少,也有降雨时段集中的原因,但同时也暴露出水利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农田水利保障能力不足等问题。针对这一情况,邢卫锋提出了省级层面加大对东海水设施建设的政策、项目支持力度;省级及以上财政增加水利投资,减少市县资金配套比例;深化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三个建议。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最根本的职责就是为人民行使权利。“当代表就要履行职责,当代表就要把群众的意愿反映上去”,邢卫锋是这样说的,同时也是这么做的。由于他长期在一线工作,他努力把立足本职工作与为群众谋利益、办好事、办实事相结合,作为履行代表职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地方经济发展与道路通达分不开,今年省人代会上,邢卫锋提出了《关于打通东海县牛安路直通沭阳道路》的建议。邢卫锋说,东海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交通设施建设加速实施,“安峰镇地处东海县南部,随着强镇扩权推进步伐的加快,工业体量逐步壮大,城镇建设的层层出新,高效农业规模的不断扩大,逐步成为东海县经济增长南部重要的一极。”但在调查中,邢卫锋发现,目前安峰镇只有直通县城以及往东新海路通省道245,往西以及往南无路可走。从群众生产生活层面来说,当地群众外出生产生活交通单一,往南必须先往北经过东海县城再转南,或者往东从沭阳绕,极为不便;从产业发展上来看,东海作为著名的世界水晶集散地和东方石英中心,拥有全国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东海县南部交通线偏少阻碍了东海县尤其是安峰镇与南部周边市县乡之间的融合发展。
就打通东海县牛安路直通沭阳道路,邢卫锋向省人代会建议:从省级层面协调连宿之间达成共识,并且在财政、规划上给予一定的支持。合理布局规划东海县安峰镇迎宾大道直通沭阳的道路,研究制定详细的规划图;需要两市有关部门牵头协调具体实施,成立总指挥部统筹管理实施。当地有关部门做好前期调研准备工作,宣传解说到位,严格按照规定的补偿标准进行补偿,减少征地拆迁阻力。
除了在大会期间提交建议提案外,邢卫锋还积极参加闭会期间活动。2013年7月,他与其他省人大代表一起参加省人大委托市人大组织的《江苏省水土保持条例(草案)》征求意见座谈会,会议期间,对赣榆水土保持站、塔山水库等进行了走访调研,认真听取了基层群众的呼声,并就草案提出了修改意见;2014年10月,参加了市人大组织的市重点工程视察活动,了解了连云港市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按照相关安排, 邢卫锋列席省人大常委会议,认真听取常委会的讨论,共参加三次常委会安排的列席活动,并在列席会议前针对相关议题认真调研,虚心听取群众心声,会上结合本人的工作实际积极发言,就《江苏省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草案)》、《江苏省农村扶贫开发条例(草案)》、《江苏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执行情况等提出建议,把来自基层的声音带到常委会。此外,邢卫锋还参加了专业代表小组活动,根据小组活动的议题到相关农口单位、农村基层进行调研,并将基层反映的情况形成调研报告,共向省人大农业委员会上报了有关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情况、耕地质量管理、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方面的调研报告3篇。
邢卫锋是农工民主党党员,在联系群众过程中,他注意发挥民主党派优势,几年来组织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东方医院、东海县人民医院的专家下乡举行义诊活动,共计6场,接诊1000人次以上,发放资料10000余份,向乡镇卫生院捐赠药品8.6万元。
在专业技术方面,邢卫锋也是硕果累累:“中粳稻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获一九九五年农牧渔业部丰收奖二等奖一项;“五十万亩麦区丰产技术研究与应用”获一九九六年江苏省农业丰收奖二等奖一项;“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武育粳3号推广应用”获一九九七年度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水稻塑盘旱育抛秧轻型栽培技术示范应用”获一九九九年江苏省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荞头优质高产栽培模式研究与应用”获二000年度连云港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一项;“我国水稻黑条矮缩病和玉米粗缩病病原、发生规律及其持续控制技术”获200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玉米粗缩病控制技术的推广应用”获2006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